3月25日至29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第七督查组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章建刚带队来陕开展督查。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在西安主持召开汇报会,督查组听取了省文化厅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进展情况和宝鸡市委、市政府关于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汇报,渭南市“一元剧场”和铜川市“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示范项目创建工作汇报。
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副巡视员强双喜、宝鸡市政府副市长刘桂芳、副秘书长景东成陪同督查组实地考察了宝鸡市眉县横渠镇文化站、眉县横渠镇老荔文化大院、眉县横渠镇凤池村文化室、眉县文化馆、图书馆、眉县首善镇景贤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宝鸡市图书馆、市图书馆市民中心分馆、市图书馆宝鸡监狱外阅点、宝鸡市群众艺术馆、宝鸡市金台区南门口社区文化室、宝鸡市金台区蟠龙镇文化站、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等14个馆站、文化单位;查阅了免费开放和示范区创建的有关资料;并通过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对部分群众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
督查组认为,省委、省政府对“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高度重视,各级文化、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免费开放有关精神,制定了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全面落实免费开放经费。“三馆一站”免费开放于2011年7月1日全面实施,免费开放后,到馆人次明显增加,广大群众普遍欢迎。同时,督查组建议我省在下一步免费开放中,要进一步加强免费开放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免费开放工作的绩效考核。
督查组认为,宝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成立了创建工作组织机构,建立了创建工作机制,示范区创建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财政投入逐年加大,2010年以来,市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均高于财政经常性增长幅度;二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较高。市级群艺馆、图书馆克服设施不足的困难,延伸服务链条,推行规范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与质量。三是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活动;四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五是免费开放工作成效显著,服务人次明显增加,较好地发挥了“两馆一站”的服务功能。同时,通过第三方社会调查机构测评,宝鸡市示范区创建工作和“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在群众中知晓度较高,分别达到64.86%、75.68%。督查组建议,宝鸡市的创建工作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进一步增加市、县(区)两级文化场馆建设的紧迫感;二是尽快落实基层文化专兼职人员,并确保专编专用,同时,加强对基层文化人才的业务培训;三是加强制度设计研究。政府部门、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制度设计研究力量之间应加强有效沟通,促使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和制度成果,同时建立健全示范区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在听取督查组的意见后,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表示,下一步我省将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力工作;充分认识免费开放和示范区创建的重大意义,要将督查组的意见向省委、省政府做出专题汇报,要与财政厅、发展改革委沟通,争取进一步的支持;要抓住薄弱环节,采取可行措施,加快工作;要进一步做好免费开放工作,落实中省补助经费,拓展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免费开放宣传力度。二是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工作,抓紧选题,确定承担人和指导专家。三是要继续加强示范区创建工作。要针对创建标准和反馈意见,寻找薄弱环节和差距,尽快修订实施方案,明确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明晰“路线图”、“时间表”,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加力完成规定动作;要开动脑筋,创新思路,突出亮点,探索出一条示范区创建的“宝鸡模式”,做到示范区有示范意义;要加强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成员单位,定期召开会议,定期实地检查,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发现和总结面上、点上的先进经验,提高宣传的层次,扩大宝鸡示范区创建在国家层面的影响力。
宝鸡市委副书记、市长上官吉庆表示,宝鸡有决心也有信心创建成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力量,调整充实创建工作机构,细化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形成创建工作的合力,保证各项创建工作全面有效推进。进一步加强市县两级公共文化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未来三年,在市区核心地段,分别建设图书馆、科技馆、群艺馆、音乐厅和青少年活动中心,打造一个公共文化场所综合体,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投入,整合其他项目资金,大力推进市县两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效益明显的公共文化设施服务体系。同时,把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作为对各相关县区和部门的考核内容,建立完善评比考核机制,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考核办将对宝鸡市创建工作进展情况经常性地进行督促考核,确保各项创建工作顺利推进。